腾讯CEO 马化腾
中国互联网这个圈子里,马化腾是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人物。提起他,那些自称遭受过腾讯不正当竞争的创业者无不咬牙切齿。但同时,他们也不得不承认,马化腾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,他对于技术的热爱,对于用户体验的敏锐反应,是很多公司望尘莫及的。
在知乎上,有人好奇的打听马化腾有什么轶事。绝大多数回复都告诉他,马化腾是个非常无趣的人,没什么有趣的事情。但在另一个页面,又有很多人可以随口说出马化腾对用户提出意见的反馈速度,不管涉及的产品是不是腾讯的主要产品,也不管这个问题有多微小。
对于腾讯此次部门重组,江湖上说,马化腾在下一局很大的棋。刀尔登先生曾在《旧山河》里讲过:“人在社会中的力量,手足居末,头脑居次,性格居首。”如果说,马化腾敏锐冷静的头脑已经令竞争者畏惧的话,那么他推土机一般推动决策执行的强硬态度,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度重视则让对手敬佩。
切客网CTO胡茂华回忆,当初做腾讯网的新闻评价系统,光是关于布局、色调、发表时间、ip、用户昵称等细节马化腾就至少发了10封邮件与其讨论。
腾讯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铁律:在腾讯不允许说什么事在技术上做不到。有人描述过一个腾讯做出决策的典型过程:从凌晨4点马化腾发出邮件开始,历经总裁、副总裁、总经理、产品经理等几个级别的讨论,到下午3点就可以给出项目的具体排期,总共只用18个小时。如果在技术上遇到难题,那么马化腾会从全公司搜罗技术高手给予技术支持,同时从不同系统的层面来说也有很多资源可供调用。
不过,关于这些系统之间的纷争导致严重内耗的传闻也已流传甚广。腾讯有8个系统,在内部被称为BU,BU之下的等级是部门,之后还有小组。有人声称,进入腾讯之后,做什么技术不重要,重要的是跟对人。腾讯对这些BU和部门采取放任竞争的态度,这就导致部门和部门之间,BU和BU之间需要拼命争抢资源。甚至腾讯人自己都不知道同时有多少产品在进行研发,很可能一款产品同时有几个小组在做,先做出来的为胜。以至于有腾讯员工感叹,行业内最惨烈的竞争实际上发生在腾讯内部,因为最优秀的对手都在这。
腾讯在公司达到2万人之后,这样的问题更多地暴露了出来。之前的放任竞争虽然有内耗,出来的产品都很优秀。但当公司进一步膨胀时,却出现了一些马化腾最不愿意看到的“大公司病”。
比如,一些部门的老大在产品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少,每天热衷于钻营如何提高本部门在马化腾那里的曝光率。虽然腾讯的高管面对外界媒体时都一如既往的低调,但对于腾讯的内刊,却舍得砸血本,无论如何要确保自家部门在内刊上的曝光度。
此外,马化腾还郁闷地发现,恶性竞争导致有人采用手段,希望减少腾讯的明星产品,广州研究院开发的微信引起他注意的机会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马化腾不得不思考腾讯的未来。去年那场声势浩大的抵抗腾讯运动应该也是今年重组的契机之一。正处于鼎盛时期的腾讯得不到行业内的尊敬和认可,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,这样的问题摆在了马化腾的面前。
马化腾采取的措施是结构重组,这并不出人意料。2005年腾讯曾经对公司构架进行过一次重组,这样的手段也常为其他公司所用。Facebook去年就曾为简化产品开发流程将技术部门重组,Google也曾进行过重组。
对于一家2万人的公司进行重组,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,如果不是马化腾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在腾讯的威望,这样的内部改革不可能推行得下去。居安思危,这话谁都能说,但真正做起来却非常困难。大公司的死去一般都是在直到处于衰败期才意识到问题,马化腾能在腾讯的鼎盛时期未雨绸缪,这才是真正让对手绝望的战略家可怕之处。
关键词:马化腾,产品经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