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鸿祎在IT业堪称“圣斗士”,他靠战斗助推每一次前行。
创办3721网络实名、推出360免费杀毒软件、做互联网智能手机,周鸿祎走得步步惊心。他几乎所有互联网大佬都有过交战史,如CNNIC、百度、雅虎中国、瑞星、金山、腾讯、小米……他擅长口水战、法庭战,还差点与李彦宏肉搏。
这个湖北男人和史玉柱一样喜欢“穿红衣,读毛选”,对长期战略颇有研究。他很欣赏毛选中,毛泽东将中国革命的“最终用户”锁定在“农民和中小手工业者”,而不是“小资产阶级”的战略。
十四个年头、四次战役,周鸿祎及他的团队变成了“拜用户教”,他甚至把CEO的头衔改为“首席体验官”。“一切用户利益高于公司利益,赢得用户,这个公司才有价值”。
第一战:3721的官民交战
在互联网群雄混战的九十年代,周鸿祎创造了3721网络实名软件,与CNNIC和百度逐鹿互联网资源,一时风光无限,也因此背上了“流氓软件之父”的恶名。
当时中国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,网民用中文上网的需求强烈,但98年前搜索引擎还未诞生。周鸿祎看准市场机遇,毅然从北大方正出走。1998年10月,他成立了3721公司,推出3721网络实名软件,实际上就是建立在英文域名上的中文寻址系统。
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。
3721有许多创新,包括地址栏搜索、插件推广、代理渠道。“现在QQ的地址栏搜索插件,就是马化腾抄袭3721的。”
同时周鸿祎采用扁平化代理体系,即在每个城市都圈定一家代理,在全国圈定上千家,由3721直接管理。这种方式操作直接灵活,减少层级之间的摩擦。
但3721插件是强制安装,无法卸载,并不断弹出弹窗广告,有些窗口甚至无法关闭。3721由此被视为流氓软件,周鸿祎则被称为“流氓软件之父”。
凭借病毒式的推广方式,3721在新千年伊始获得成功,中文上网插件一度覆盖90%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,每天使用量超过8000万人次。2001年,3721率先在互联网行业宣布盈利。
树大招风,CNNIC和百度两支劲敌先后杀出。
CNNIC全称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,带有官方色彩,推广中文域名。当时CNNIC已经有万网等九大代理商,它们各有一套代理体系。庞大的代理渠道、经销商和客户群让3721难以望其项背。
但该体系存在缺陷,即总代理无法深入基层的代理和客户,代理商对小企业缺乏渗透。3721恰好与之互补。
2001年6月,CNNIC主任毛伟试图“招安”周鸿祎,周也有投靠之意。但对方开出的条件让周傻了眼:必须交出技术、注册系统、解析以及源代码,周自己出运营费,并只拿到五年特许经营权,还要上交一大部分利润。
源代码是公司的核心机密,若和盘托出,周就绝无东山再起的机会了,谈判无果。
CNNIC于同年八月自己推广通用网址标准,并成立了“通用网址技术研究组”,3721和它的对手Realnames同时出现在名单中。
周鸿祎被激怒了,经过调查他发现CNNIC是个“没有公章的非法机构”,并在媒体中公开大骂CNNIC“挟洋自重、打着政府旗号巧取豪夺、不择手段打击民族高科技企业”。
官司打到了信息产业部(现在工信部),部里还专门召开了听证会,后也不了了之。
2002年,3721的销售额达到2亿元,毛利6000万元。同年微软闻风与3721结成联盟,在IE中直接支持3721网络实名,让中国网民不用下载软件就能直接中文上网。此前,微软透过Realnames支持CNNIC实现这项服务。周鸿祎赢了这一仗。
但斗争永不停歇。百度异军突起,和3721开始了IE地址栏资源的争夺。
据悉,2002年末百度推出了地址栏搜索插件搜霸,与3721网络实名软件类似。很多共享软件商和网站同时加入双方的阵营,网民登陆网站后,会同时跳出两个弹窗,要求下载不同软件。最后情况演变成两家公司产品互相卸载。
百度和3721对簿公堂,打完官司出了法院,俩家公司CEO还相互掐架,差点发生肢体冲突。但“圣斗士”周鸿祎没有迎来胜利的曙光,他输掉了官司。
为了打败百度,2003年周鸿祎将3721以1.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雅虎,被收购后的3721更名为雅虎助手。次年他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。2005年8月,周鸿祎与雅虎谈崩,黯然离职。
在他离职当月,百度在美国NASDAQ上市,发行价27美元,开盘价66美元,收于122.54美元,涨幅353.85%。
周鸿祎慨叹,“百度上市时,3721就死掉了。3721的市场份额、代理商、企业客户、用户流量全部奉献给了百度,把3721低价卖给了雅虎至少是一个10亿美元的教训。”
回顾3721的生与死,他认为“3721失败,是我忽视了用户的感受,不尊重用户的利益,眼里只有竞争对手。最终,3721赢得了战斗,但却输掉了战争。换句话说,不是竞争对手打败了我,是用户打败了我。”
第二战:摘帽行动
戴上“流氓软件之父”的帽子,周鸿祎陷入事业低谷。他把自己关在房间,一星期不出门,砸坏了一张桌子和两扇门。最终他冷静下来,誓要摘帽。
2006年,他创立了奇虎中国,推出了“360安全卫士”免费软件,主打卸载流氓软件。
“360安全卫士,从根本上讲,就是为了洗刷强加给我自己罪名。但是,我让它吸取了3721的教训,一定要尊重用户的利益和体验。一个公司对用户不作恶,是成功的基础。”
周鸿祎下手果决,不仅疯狂消灭死对头百度、CNNIC插件,还手刃了自己的“骨肉”雅虎助手(曾为3721网路实名)插件。
数据显示,通过360安全卫士每天卸载的雅虎助手达60万次以上。2009年1月4日,雅虎正式放弃发展3721和雅虎助手的业务,3721“网络实名”软件正式淡出互联网舞台。
摘帽行动风生水起。360从处理流氓软件起步,随后推出木马查杀,与急切进入中国大众市场的卡巴斯基合作,提供半年免费杀毒服务。最终360免费杀毒软件横空出世,像一颗炸弹投入了杀毒软件市场,让瑞星、金山高枕难眠。
2008年,360的免费杀毒初兴乍起之时,瑞星在一天之内连发4篇文章,从各个角度阐述“免费没好货”的主题思想,鼓吹“免费杀毒无前途论”。
同年七月,瑞星宣布推出个人版最新杀毒软件、防火墙与卡卡6.0捆绑,向全球用户免费服务一年,并炮轰360欺骗用户,用“试用期一年的阉割版杀毒组件”冒充“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”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08年12月31日,瑞星的用户突破8000万,在中国杀毒市场占有率是38%,各项指标均居市场首位。
360免费杀毒软件于2009年10月20日正式发布,根据艾瑞咨询数据,不足一个月其市场覆盖率已达到20%,八个月内,用户总数突破2亿大关,市场覆盖率超过51%,成功把瑞星从坐了十多年市场第一的宝座上掀下来。
不甘心的瑞星与360之间爆发了“后门”口水战,掀起了免费安全之战的高潮,但一年后,瑞星不得不宣布旗下面向个人的安全产品全部免费。
金山的日子也不好过。360推出免费杀毒软件后,两周内就宣布超越金山进入杀毒三甲,此后金山官网连发声明爆炒金山网盾和360安全浏览器的兼容问题。次年又发生了360安全卫士恶意卸载金山网盾事件,周鸿祎连发数十篇微博,与金山安全CEO公开对战。
2010年底,昔日的市场老二金山公司宣布全部免费。
第三战:3Q大战
2010年11月3日晚,腾讯经过之前10个月的QQ医生、360隐私保护器、360扣扣保镖等一系列的较量后,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,这个决定引爆了旷日持久的3Q大战。
用户成为了命运的判官。
腾讯依靠近10亿的QQ用户资源,横跨门户、网游、电子商务等所有互联网产业,大有“走别人的路,让别人无路可走”的态势。
为争夺用户,第二天,腾讯联合金山、傲游、可牛、百度宣布,如果360一意孤行,坚持欺骗和绑架用户,五大厂商将选择不兼容360系列软件,创造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不兼容事件。七天后,在工信部等三部委的干预下,腾讯与360恢复兼容。
2012年4月18日,3Q之战再升级。奇虎360将腾讯公司告上法庭,并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,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违反《反垄断法》,并索赔金额1.5亿元。至今仍未有判决结果。
事件的导火索源自于腾讯染指安全领域。2010年中秋期间,QQ医生自动升级为QQ管家,此产品与360安全卫士类似。而QQ医生曾被曝出类似强制安装事件,一夜间占据国内1亿台左右电脑,市场份额近40%。
当年9月,360推出一款名为“隐私保护器”的软件,监测QQ对用户电脑中文件的查看情况,并指称QQ窥视用户隐私文件。此举引来腾讯的一纸诉讼,但360并未罢休,于十月底推出“扣扣保镖”安全工具,“阉割”QQ的多项功能。
周鸿祎在交战第三天发表了公开宣言,称QQ是一个封闭的帝国,它强制弹窗、强制扫描、强制升级、强制推广,它的商业模式就是依靠用户在QQ上积累的社会关系,强制用户接受它的产品。这种商业模式,让整个互联网行业创新寥落,寸草不生。
“通过这个事件如果行业更加开放,能够呼吁创新、反对抄袭、反对垄断,那我们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值得。”
周鸿祎的确在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从2011年起,360先后推出团购开放平台、360桌面、360游戏浏览器、360极速浏览器开放平台,并与传统手机厂商合作,挺进互联网智能手机市场。延伸阅读《穿越火线——360与腾讯的互联网领土之争》
第四战:小米三宗罪
为进军互联网智能手机市场,周鸿祎将炮筒对准了老乡雷军,矛头直指国产智能手机黑马小米手机。
21世纪网曾经报道《周鸿祎大战雷军:360炮轰小米“三宗罪”》,还原周鸿祎微博皮炮轰小米“三宗罪”——欺骗消费者硬件不赚钱,质量差却栽赃给360,控制水军进行营销活动。
炮轰过后,售价1699元的360特供机AK47趁势闪亮登场,目标直指小米手机。小米立即每部降价四百元,此举将使小米利润直减8亿。
易观国际分析师王颖表示,虽然小米占尽先发优势,但产品种类单一,手机在硬件和软件上没有竞争优势,只靠炒作、饥饿营销很难长远发展。“360选择与传统手机厂家合作,对小米在品牌和用户上是双重打击。”
奇虎360CEO 周鸿祎
一个公司的真正战略就是产品战略。一个公司最核心的人就是产品经理。企业CEO首先就要是产品经理,要做首席用户体验官。如果你不懂产品,公司不能形成重视产品、重视用户体验的文化,这个公司可能会因为机缘,在某一个时期赚到钱,但很难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。
把自己看成Nobody
好的产品经理不会觉得自己是Somebody,要把自己当成Nobody。产品设计者往往只会从设计的角度来测试产品,越用越顺,不能发现问题。要把自己当作普通的“小白”。
原因是什么?因为有时候,产品经理认为很重要的事情,对用户而言并不重要。我举一个失败的例子。360曾经做过一个密盘项目。初衷是,每个人的电脑里都有不希望别人看到的文件,密盘可以让消费者把不想被别人看到的文件进行加密保存。但推向市场后发现,用户数增长到十几万后就放缓了,而这并不是推广力度的问题。后来我们就仔细研究用户的反馈,发现这是一个假需求。因为每个人的电脑里面并没有那么多秘密,大部分人用电脑只是为了上网和娱乐,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需求。后来我们把这个产品停掉了。结论是,不是从用户真正需求出发的创新,是没有价值的创新。
创新一定是失败的概率大于成功概率,要不然不叫创新。为什么中国缺少创新文化?因为中国文化里鄙视失败,以成王败寇为评价标准,这种文化导致大家都害怕失败,很难创新。中国人更习惯从众,常常缺乏勇气做少数派,但创新一定是少数派。
我提倡微创新,这其中有两个很关键性的要素:第一是一定要从用户体验出发,我反对一上来就试图梦想做颠覆性创新,做大布局。第二,真正的颠覆性创新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,很少有一夜发生的颠覆性创新。
讲一个360开机小助手的升级故事。360最初的产品是帮助用户卸载电脑里的流氓软件,受到用户欢迎。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反映电脑开机很慢。因为很多免费软件都设置了开机自动运行,但它并不是流氓软件。因此,我们意识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其实是想把开机时间缩短。因此我们又做了一个优化,让用户选择哪些软件不要开机启 动。
之后我们以为解决了用户的问题,但是用户使用量并不大,为什么?因为有些用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开机慢。所以,我们又设计了一个弹出窗口,告诉他说,你开机多少秒,你可以把它优化得更快。但之后我们仍然发现有些用户还是不在意。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,发现,每个人对开机速度都有自己的忍耐度,有的人认为开机3分钟也不慢。没准他还觉得3分钟的开机时间正好让他有空泡一杯咖啡。于是,我们就告诉他,你比全国平均值慢了多少。中国人都有一种“比”的心理,这样就促进了用户开始有意识地优化自己的电脑,提高开机时间。开机小助手这个产品前前后后花了1年的时间,在不断地听取用户反馈意见的基础上,逐渐成为一个体验很好的产品。
微创新=试错+超用户预期
做好产品需要不断试错。微创新就是小步快跑,不怕失败。如果十年磨一剑,这就失败不起。但不妨先做出个Beta版来,用户反映不好,就调整;用户觉得不错,那就赶快添柴加油,把火烧得更旺。
360信奉拜用户教。怎样成为好的产品经理?首先要做到不关注好评。而用户对产品的任何一次批评,都是下一个创新的起点。向用户做解释是没有意义的,与其从情感上安抚用户,不如分析用户批评的依据是什么,从中挖掘其潜在需求。有些厂商产品出问题,首先想到的就是竞争对手捣鬼,第二想到的就是用户被收买了。这就失去了真正从用户角度看问题的机会。
技术人员要站柜台,也就是接触真实用户。在互联网开发时代,你可以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取用户的真实反馈。为了保证每项产品都有好的用户体验,360有专门的测试团队、用户反馈团队,同时高管、员工也都要用自己的产品。原则就是“自己的狗食自己吃”,自己先要喜欢自己做的产品。当我们用自己的产品时,要跳出来看,把自己回归到一个没有耐心的用户的身份中,消费者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、没有时间看产品说明书,没有耐心听你的解释,这东西能用就用,不能用就拉倒。
因为时代变了,现在是用户体验的时代。消费者在发生什么变化?一是由专业到大众,科技产品不再是所谓发烧友的玩具,而成为大众流行的消费品。二是,信息不对称被打破了,消费者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介可以去比较各类产品,而不再是听信厂商的忽悠。所以,只有做出超出用户认知和期望的产品,他才会感到震撼,才会去跟别人说,形成口碑,你才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 值。
我给创业者的建议就是—三个不重要。第一是概念不重要,讲概念并试图用一套逻辑来分析用户,是不行的;第二是商业模式不重要,很多好产品刚出来时,并没有显而易见的挣钱模式,永远要先去关注产品对用户产生什么价值,这是任何伟大产品的基础,脱离产品谈商业模式是在空谈;第三布局不重要,一些大企业号称在很多领域布了很大的局,但仍然失败了,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用户的体验点,你的想法不一定代表用户的想法,用户选择一个产品都是感性的、非逻辑性的。360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从微创新做起来的公司,从查杀流氓软件开始,再通过免费杀毒、浏览器等,一步步扩展产品线成为一个安全平台。所以,平台是做出来的,不是规划出来的。360从来没有刻意地说要做平台,但当它有几亿用户之后,自然形成一个平台。
所以,创新一定要是自下而上、自外而内的。自下而上—发动员工进行微创新;自外而内—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创新。
电脑故障 | ps教程 | 设计 |
创业 | seo | discuz |
word | 配置 | c# |
数据库 | mysql | asp |
ShopEx | html | JavaScript |
模板 | Joomla | PhotoShop |
CSS | PHP | WordPress |
ECShop | jQuery | 用户体验 |
新闻 | 读书 |